提升站位格局 勇担民生使命
推动新时代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8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召开
2月9日,2018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扎实推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在全市民政系统落地落实。副市长刘宏葆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覃文林通报区(市)县民政绩效管理考核情况。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市老龄办主任张孝军总结2017年民政工作,对2018年工作作具体安排。
会议认为,2017年全市民政和老龄工作取得显着成效。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民政系统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民政系统落地见效。全市民政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产业发展大会、社区发展治理大会、新经济发展大会、乡村振兴大会等一系列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五个深化、四项改革、三个加强”,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大局中聚焦发力、主动作为。
一年来,全市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编制成都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加强养老机构许可管理工作的政策,推动出台养老机构参保责任险和消防设施改造的资助政策,安排200.6万元资助132家养老机构购买责任保险,安排3250.9万元资助140家养老机构实施消防设施改造。改扩建老年大学8所,注册老年学员达22.4万人。全市新增许可养老机构106家,新增筹建床位1.4万张。新增社区养老院67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22个。为49.4万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等补贴资金4亿元,为6.7万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价值30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为空巢、留守等特殊群体老人提供助老探访服务366.6万人次。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低保标准打破圈层结构,平均增长21.4%,全年累计发放低保资金5.9亿元。支出医疗救助资金2.2亿元救助困难群众38.4万人次。八个部门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实现委托监护责任书签订和儿童福利督导工作全覆盖,将1.3万名农村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保障孤儿和困境儿童1965名。支出资金4095.7万元实施基本殡葬服务补贴。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向6.5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价值约1364万元的棉衣被等御寒物资。建成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累计达623个。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创新。研究提出全面开展城乡社区总体营造行动的实施意见。投入专项资金5030万元,资助293个市级社区营造、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完成全市1217个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提档升级任务。精简村(社区)证明,取消95%以上证明事项。稳妥推进555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307家,持证社工人才同比增长13.8%。扎实做好新形势下优抚安置工作,全面建成三级优抚对象服务体系,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开展纪念建军90周年系列活动。
会议强调,全市民政系统要提高站位、自觉对表,把民政工作摆进市委市政府工作全局来谋划推动,把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上级民政部门安排部署转化为全市民政工作重点任务和具体行动,更好发挥民政工作在民生保障中的兜底作用,在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中的基础作用,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撑作用,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支持作用。全面开启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发展新征程,谱写新时代民政和老龄工作新篇章,要从六个方面着力:补齐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短板,全面提升民政兜底保障能力;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社区发展治理,加快推动超大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民政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强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全面提升民政坚守社会和谐稳定能力;深入开展老龄科学研究,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会议强调,做好2018年全市民政和老龄工作,要推进以利民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改革,提升民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水平。建立全面涵盖特殊群体儿童关爱、困难群体救助、残疾人补贴、老年人福利补贴、优抚安置以及基本殡葬服务的民政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明确服务对象、内容、标准,按年度动态调整。完善民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机制。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及时救助机制,加强医疗救助与大病医疗保险的衔接,完善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中心城区地名命名工作机制。健全民政基本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孤儿、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机制。深化优抚对象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安置、教育培训和扶持就业创业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双拥共建体系建设。创新民政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方式。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增加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增加社会救助服务有效供给。加快发展社会关爱援助和慈善事业,弘扬向上向善向美的慈善文化。推进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提高民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将绩效管理融入民政资金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监督全过程。创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加强对财政性资金支持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的政治引领和宣传引导,让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坚持以产业发展为竞争优势和动力源泉,加快发展现代化养老产业体系。按照市产业发展大会、新经济发展大会、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大会部署,完善养老产业和老龄事业发展政策体系,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支持民营资本整合改造闲置资源发展养老产业,引导养老机构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发展。持续开展养老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塑造安全、诚信、优质的服务品质。推广农村地区“一中心、多站点、重巡访”养老模式,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和老年大学建设,着力构建孝老敬老社会环境。鼓励养老产业运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创造新业态。发展“互联网+智慧养老”,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入养老产业,支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全面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新建61个社区养老院,打造舒心便利的15分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促进养老产业跨界融合、全产业链发展。坚持以城市营造为战略指引创新社区发展治理,加快推动超大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市社区发展治理大会和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部署要求,结合民政职能切实抓好社区发展治理、社区营造,把社区建设成为舒心美好的宜居空间。在全市深入开展社区营造行动,实现开展社区营造项目的社区达到60%以上,市级安排资金支持100个以上全市性示范项目。加强社区发展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深化院落居民自治以及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营造邻里相亲、和睦相处、守望相助的社区氛围。全面建立市、区(市)县、街道社会组织服务平台,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在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区(市)县培育发展社区基金会,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公益事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行政区划优化调整。
会议强调,要自觉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弘扬“奉献、担当、开拓、拼搏、干净”的四川民政精神,不断转理念转方法转作风提能力。着力提升民政干部政治站位和格局境界。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民政一切工作,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主动对表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主动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不断增强民政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着力塑造民政干部严实作风和创新意识,强化改革创新思维,养成严于修身自律习惯,增强复命意识,提高划句号的能力。争创“五事”民政干部:用心思考谋事,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履职尽责担事,树立“对标先进、勇争一流”的事业标尺;充满激情干事,激发事不避难、攻坚克难的精气神;遵纪守法做事,树立“工作讲规矩、办事讲程序”的行为准则;团结协作成事,以上率下、层层示范带好队伍。着力强化民政干部专业知识和过硬本领。实施民政干部能力提升行动,按照市委要求大力培养选拔“讲政治、懂城市、会经济、善治理”的优秀干部,强化民政干部学习能力和网络理政能力。
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区(市)县分管领导、民政部门和老龄办负责人,市民政局和市老龄办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